觀點投書:焦慮的漩渦 – 風傳媒
美國第二任總統 John Adams 有這麼一段話:
"Facts are stubborn things; and whatever may be our wishes, our inclinations, or the dictates of our passions, they cannot alter the state of facts and evidence."
「事實」是個老頑固,不會隨著你我一廂情願的心思而改變。可是人畢竟是血肉之軀,有時殘酷的事實讓人難以面對,不得已選擇逃避。這可以理解,必須憐憫。然而我們都曉得,逃避一時,不會帶來身心的健康平安;我們終究要面對事實,採取積極可行的步驟:
*把力氣用在能夠主動做為的地方,不在無法掌控的事情上消耗元氣
*或者,若有選擇,乾脆離開現場,換個環境
健康務實地面對事實的態度,適於個人,也適於群體。例如,有些關乎台灣大局的事實,何妨冷靜看看:
*台灣在國際政治上雖屢逢尷尬,但經濟實力卻名列前20大
*世界上雖有196個獨立國家,日子過得好的並不多
*軍隊沒餉會譁變,百姓沒飯吃會民變
*統獨非台灣能夠單方決定
*中國離台灣很近,日益強大;它會變化,但不會消失
*科技與資本加速重劃世界的版圖,不會停止
台灣近來令人憂心,因為它在無法掌控的事情上使勁消耗元氣,在攸關民生可以主動做為的地方卻逡巡不定自縛手腳。歷史上,當一個國家經濟出現隱憂、人民發出怨言,政治領袖往往用發動戰爭或激化內鬥的方法來轉移焦點、甚或謀奪私利。人們焦慮的情緒一旦匯集,急於尋找宣洩的出口(an escape),很容易煽惑。
焦慮暫時宣洩後,真正的問題並沒解決。如果連作為社會務實穩定力量的中產階級也不能保持清醒,社會的崩解幾乎指日可待。筆者不願危言聳聽,但「集體的焦慮」是一種可怕的情緒漩渦,其機制大致如下:
*在群眾壓力下,當政者忙於滅火控制局勢,無暇對症解決結構性的問題
*群眾的焦慮則在一波波的衝突中升高,愈發不信任當政者
*群眾的憤怒與當政者的無能互相火上加油,終成燎原之勢
焦慮的漩渦一旦形成,就像颱風一樣;它從群眾的情緒取得餵養,發展出撞山掀海的力量,直到巨大的衝突消耗其能量為止。
天地不仁。1947年228事件如此發生,1949年大陸也如此失守。一定有人可以舉出千百個理由來反駁我的論點,畢竟上述兩造歷史事件成因非常複雜。但是,其後果卻是明白可見,少有疑義吧?這不是史學研究,而是此時此刻每一個人必須決定:要將個人的理念好惡無限上綱,即使烽火燎原也不在乎?還是願意妥協,耐心尋求和平漸進的改革?
新興民主能否過度到穩健民主,大半看知識份子意見領袖能否沈得住氣。社會的焦慮成形的時候,知識份子──就是有能力掌握事實、歸納整理、抒發意見的人──更應該冷靜發言。大聲嘶喊所謂公義民主的,不必然是以蒼生為念的人。我不奢求用「觀兆於未萌」的標準期望現在的知識份子,也不認為這些人一定要改變想法──畢竟這是多元社會。但我希望他們捫心自問是否有本艋舺淨心堂事收拾燎原烽火?我絕非怪罪持不同意見者;當政者之無能顢頇有時也讓人憤怒。我的問題是:他們知道下一步是什麼嗎?他們準備好要為別人催生一個必須付上極大代價的未來嗎?
台灣人多年來實惠的生活不是天上掉下來的,值得大家珍惜,冷靜的思索。
*作者為工程師,部落客,現居美國
相關報導
● 風評:一瓶不合時宜的水,澆熄馬英九承諾要點亮的蠟燭
● 警方4度舉牌驅不散 反課綱學生:等到部長上班為止
完整圖文網址: 觀點投書:焦慮的漩渦
新聞提供:風傳媒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觀點投書-焦慮的漩渦-風傳媒-214000216.html
留言列表